汶川地震不公开的秘密_汶川地震不公开的照片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汶川地震不公开的秘密”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1.为什么汶川大地震会使很多人记住

2.汶川地震时,秦陵博物馆发生了什么样的怪事?

3.汶川大地震“四个没有”奇迹是怎样发生的

汶川地震不公开的秘密_汶川地震不公开的照片

为什么汶川大地震会使很多人记住

       为什么汶川大地震会使很多人记住

        这是因为,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根据中国地震局的资料,此次地震面波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汶川大地震死了好多人

        中新网6月6日电据民政部报告,截至6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30人遇难,374031人受伤,失踪17824人,累计受灾人数4616.0865万人。

为什么汶川大地震请了很多人做法事,全国各地的术士等等,

        这个是民间习惯,主要是为逝去的人做法事、超度,仍属于个人行为。

为什么当年智力9.5大地震死亡6000多人,而四川512汶川大地震死了6万多人?

        中国人口密集。中国建筑物硬化。

汶川大地震 *** 为什么不出兵?

        你说的出兵是什么意思?打仗吗?如果是救灾的话,震后不到24小时就已经有附近驻军赶到了。排程部队不是打一个电话就能解决的,成千上万人的交通、后勤保障,以及移防后留下的防卫漏洞如何弥补,这都是需要时间去进行部署的。而且当时震区交通瘫痪,人都要靠走路进山,也需要时间。

       

汶川大地震为什么是一条线

        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挤压四川盆地,汶川地震正是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川西龙门山的中心,位于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上。所以形成了巨集观线状的分布。

地动仪能测出汶川大地震吗?为什么

        张衡那个?失传了,现在看见的“啤酒桶”是根据文献记载复制的,完全没用。

        说起张衡那个地动仪也要分情况,搁在汶川肯定所有蛤蟆都含到钢珠了。

        搁在上海,结果不好说。搁在美国,肯定测不到。

        话说回来,我架台流动观测仪都到深山里,找块 *** 的基岩,把仪器放那,自己跑出去百十米,才能工作。越是精密的地动仪,测量环境越是要安静。

        根据文献记载的张衡地动仪的灵敏度,放在今天的都市里,岂不是钢珠掉个不停,那么,哪一次“龙吐珠”意味着地震呢?

为什么汶川大地震时动物会有逃亡现象

        当地震发生时,会发生一种低于人类听力的声音——次声波,我们人类听不见,有些动物可以听见这种声波,所以它们知道危险要来了,出于动物的本能,遇上危险就逃到安全的地方去。所以汶川大地震时动物会有逃亡现象。

汶川大地震为什么我能幸存下来

        吉人自有天相

汶川大地震距今多少年

        汶川大地震发生于2008年5月12日。

        到今年(2018年)5月12日,正好是10周年。就是说,汶川大地震距今已经十年了。

汶川地震时,秦陵博物馆发生了什么样的怪事?

       汶川地震公布了遇难者名单。你可以找相关部门查询。

       公布名单,主要是为了让遇难者家属知道。不公布名单,也可以通知到遇难者家属。而且有时候家属不希望公布名单,比如害怕家中有人得知消息后不能承受打击,这也要尊重家属的意见。所以不是所有的事故、灾害都要把名单在全社会范围公布让所有人都知道。

       如果你有别的方面的疑虑,那么应该知道,名单总是有的,不公布,同样可以确定人数,公布了的名单,那也只是能让你看到的而已。是不是公布名单,不是关键。

       有名单就有据可查,这是很天真的想法。你得看名单是谁统计的谁公布的。如果要瞒报,名单根本就不是问题。

汶川大地震“四个没有”奇迹是怎样发生的

       2008年,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5·12”大地震,给华夏民族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当时,距离汶川县500多公里的陕西秦陵博物馆,也有强烈的震感,但地震后发生了一件事,让博物馆的专家感到十分惊奇,同时也知道了秦朝工匠的厉害。究竟是什么事情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74年3月的一天,骊山镇村民在秦始皇陵附近打井灌溉,结果就挖出来几件破碎的陶俑,后来经考古专家们发掘鉴定,确定是秦始皇陵的随葬坑。一直到7月,专家们经过讨论,决定对该随葬坑进行深入的发掘研究,由此也拉开了秦始皇兵马俑的考古序幕。从1974-1977年,考古专家们发掘了1号坑,出土8000多件兵马俑,不仅兵种齐全,而且千人千面,仿佛就是一只活生生的军队。不过可惜的是,兵马俑基本都是碎裂的状态,完好的实在找不出几个。

       造成兵马俑碎裂的主要原因是时间太久,泥土的重压,以及自然的水解风化,毕竟兵马俑在地下埋了2000多年,因此考古专家们在发掘的时候,全都小心翼翼,清理出来的兵马俑80%都不是完整的,故此,修复兵马俑就成了一项极其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面对2000多年前古人的杰作,如果修复不好可就算是“失职”了。

       据资料记载,兵马俑的修复工作在1978年正式启动,也就是一号兵马俑坑发掘完成之后。当时的修复条件十分艰苦,缺少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就不说了,关键是人才严重不足,导致修复进度一直缓慢。在修复前,专家们对发掘回来的兵马俑残片分类,比如上肢,下肢或者头部等,然后再判断一件兵马俑残缺的程度,比如残缺了三分之一左右就优先修复,如果残缺大于三分之二,就先暂时保存起来不修复。

       一开始,专家们选择从脚开始,然后一点点往上修复,但是发现兵马俑总是站不稳,于是就选择从中间开始往两头修复,即先固定兵马俑的整个腹部,然后上下“两头开工”,不仅提高了修复效率,而且也更为牢固。就这样,兵马俑的修复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虽然修复一件兵马俑需要3-5个月的时间,但是专家们却始终以蚂蚁挖山的精神在坚持,因此我们去兵马俑参观的时候,才可以一睹这千年前地下军队的英姿。

       到了2008年,一场让人意想不到的灾难袭来,汶川地震爆发了。

       据秦陵博物馆的专家回忆,地震发生时博物馆有很明显的震感,许多人也都第一时间冲出了办公室。几分钟后,震感逐渐消失,一部分专家急忙去了兵马俑的修复区,因为他们认为在这样强烈的震感之下,修复好的兵马俑肯定都震倒摔烂了。但结果却发现,兵马俑在地震中只是位置发生了几厘米的偏移,没有一件倒地,更不要提被震碎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回事呢?难道兵马俑是一种自带抗震的神奇文物。

       专家们经过研究,还真找到其中的秘密——重心低。正常来说,如果要制作兵马俑,重心的位置一般都在中间,但秦朝工匠在制作兵马俑的时候,特意将陶俑腹部以下做得很厚实,也就是用料多重量大,因此就让整个兵马俑的重心降低,这样便提升了兵马俑的稳定性,然后再搭配上一块厚实的底板,进一步增强了稳定性,也就使得它们能在地震中也稳如泰山一般。

       专家们都对秦朝工匠佩服不已,可见每一件兵马俑都是古人的心血之作,因此也更加坚定了专家们要认真修复好兵马俑的决心。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设备,充实到了修复工作当中,不仅提高了修复效率,最关键的是,还有一大批年轻的技术专家们,都爱上了修复兵马俑,他们都有一颗要为国家多修文物,巧修文物,修好文物的决心。

       没有饥荒 地震后灾区并没有发生饥荒,除经济社会发展,粮食丰裕之外,党和政府救灾反应迅速、救灾物资监管透明和严格,起了决定性作用。

       没有流民 汶川大地震使四川450多万家庭痛失家园,涉及人口1000多万。但一年来,没有一人因震灾而成流民。

       没有瘟疫 由于卫生防疫处置及时有效,截至目前,灾区没有发生一起与地震相关的传染病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没有社会动荡 面对巨大突发性灾难,中国人民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秩序没有混乱,信心没有丧失,无数生命得到了挽救。

       新华社成都5月7日电 没有饥荒,没有流民,没有瘟疫,没有社会动荡——尽管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烈度最强、救援最难并致使恢复重建最艰巨复杂的特大地震。

       汶川大地震造成近十万人遇难和失踪及上千亿元财产损失,但灾后一年来,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和可歌可泣的伟大壮举,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谱写出新的壮丽诗篇。

       全国总动员 灾后没饥荒

       新中国成立前,凡大灾之后,必有饥荒。从有明确灾难纪年的商汤二十四年直至清王朝灭亡,在这3000多年间,中国共发生大规模自然灾害3000余次。在这平均每年一次的灾害中,饥荒成为中国老百姓挥之不去的梦魇。

       但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饥荒却没有降临这片土地。

       除了经济社会发展,粮食丰裕之外,党和政府在汶川大地震后救灾反应迅速、救灾物资监管透明和严格,起了决定性作用。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约12个小时,中国政府第一笔4.5亿元救灾应急资金向重灾区划拨到位;20小时,四川省商务厅组织的30车食品和饮料已运往重灾区。

       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加大监管力度,有效保证了每一笔救灾资金物资不被乱用、每一份爱心不被玷污。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本普通的救灾物资发放花名册,这些宝贵的钱物,维系着绵竹市汉旺镇香山村2066名村民的震后生活。

       如今,这个村救济款物发放花名册已厚达一尺。每一次集中发放救济款物都有一本,每本有100多页,每页18户,每页上都密密麻麻地摁有鲜红的手印。

       广厦千万间 流民成历史

       翻开史籍,每一次自然灾害之后,都会出现一个庞大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流离失所、四处迁徙。但这种悲剧在新中国成立后被画上了句号。

       据统计,汶川大地震使四川450多万家庭痛失家园,涉及人口1000多万。但一年来,没有一人因震灾而成流民。他们在地震发生后最短的时间里被紧急安置,在地震发生后最寒冷的季节里被妥善安置,在地震发生后一年的时间里被有计划、有规划地安置着……

       在地震发生后不到24小时内,绵阳市就在九洲体育馆和南湖体育中心设立起临时救助中心。从吃喝拉撒到衣服被褥、从寻亲找友到手机充电、从医疗救助到心理辅导……

       在地震发生后不到72小时,除了个别因交通阻断而形成孤岛的受灾村落外,绝大部分灾区都建起了大大小小、形式各异的紧急安置点。

       在地震发生后的第8天,离成都最远的重灾区青川县就搭建起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210个,发放帐篷6000顶、彩条布10000平方米、棉被4000件、棉衣4000件、矿泉水1000吨、方便食品450吨、粮食300吨。

       在地震发生后的第10天,离成都最近的重灾区都江堰市就建成了灾区第一个临时板房安置区“幸福家园”,共安置受灾群众6720人。

       在地震发生后仅仅3个月,四川省450余万户、1000多万名受灾群众就全面得到妥善安置,他们陆续从潮湿、闷热的帐篷和简易窝棚里,搬入遮风避雨的过渡安置房中。在搬入“新家”的一刻,很多人都动情落泪。

       经过一年的恢复重建,我们欣喜地看到,地震灾区正自觉地将灾后重建工作与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使灾后恢复重建的过程成为增强灾区发展后劲和科学发展能力的过程。

       普建防火墙 大灾无大疫

       纵观人类灾难史,“大灾之后必有大疫”似乎成了一条规律。然而今天,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来临之际,来自卫生部门的最新消息显示:截至目前,灾区没有发生一起与地震相关的传染病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正值极易引发流行疾病的夏季。面对如此严峻的灾后防疫形势,卫生防疫人员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给灾区群众构筑起一道道健康“防火墙”。

       某集团军防化团500余名战士一直坚守在北川老县城执行防疫任务,副政委徐礼兵告诉我们:“五六月份,每天人均作业10小时以上,喷洒药剂300公斤。由于心理体力等原因,先后有30余人次晕倒在废墟上。”

       北川是此次汶川地震人员伤亡最为惨重的地方,灾后防疫形势极为严峻。震后的北川,环卫、疾控系统完全被地震摧毁,县卫生局至今仍深埋在老县城的那片废墟中。然而,震后第二天,当消毒药品顺利运抵北川时,当地幸存的疾控人员就毅然背起沉重的喷雾器,对老县城展开了消毒防疫。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地震灾区累计完成了消杀灭面积近48亿平方米,处理粪坑1000多万个(次);检查制水、供水单位28万户(次),监测饮用水样8万余个,监督指导食品生产经营单位60多万户(次);实施群体性预防接种甲肝、乙脑、流感、流脑等疫苗300余万人(次)。

       制度显优势 社会不动荡

       面对特大地震带来的巨大突发性灾难,中国人民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秩序没有混乱,信心没有丧失,无数生命得到了挽救。

       “汶川大地震没有出现社会动荡的奇迹,它来源于党中央‘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来源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再次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来源于人民的坚韧不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舒大刚说。

       地震发生后半个小时,胡锦涛总书记就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两个小时后,温家宝总理就在飞往灾区的飞机上主持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24小时内,大约2万名解放军武警部队指战员集结到灾区。当部队喊着口号跑步投入到最危险的地方抢救伤员时,所有的幸存者如同见到久别的亲人,都知道自己有救了!

       我们还看到,由党员干部自发带头组织的一支支“抢险队”“突击队”“服务队”,在第一时间紧张地忙碌起来。

       地震发生后,汶川萝卜寨村224户人家的房屋被夷为平地,村民死伤200余人,失踪60余人,近千人无家可归。一时间,人们惊慌失措,乱成一团。

       在这个关键时刻,村党支部书记马前国从自家屋里冲出来,对着不知所措的村民大喊:“快跑到田里去!”

       强烈的地震过去后,马前国带着村党支部一班人,在农田里迅速组织起抗灾自救领导小组,组织青壮年党员、干部和村民组成18人的搜救队伍,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冒着残垣断壁随时可能倒塌的危险,进入寨中搜救被困群众和幸存者。

       在整个灾区,正是有了像马前国那样的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4600多万受灾群众才自觉地维护着秩序,确保了大难之初的灾区没有社会动荡。

       我们在灾区采访中深切地感到,良好的社会治安也是灾区实现社会稳定的另一重要原因。一年来,灾区没有发生重大恶性刑事案件,没有发生重特大火灾和交通安全事故,群众安全感逐步攀升。

       为了尽可能增加灾区群众就业机会,四川地震灾区实现了就业援助范围和公益性岗位范围两大突破:援建四川的18个省市与四川签订了就业援助协议,提供就业岗位44万个,目前通过劳务输出实现就业人数已超过25万人。灾区为受灾群众提供公益性岗位超过19万个,实现就业19.3万人。

       来自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4月初,四川地震灾区已经有超过120万受灾群众实现就业。

       好了,今天关于“汶川地震不公开的秘密”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汶川地震不公开的秘密”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